首页·欧陆娱乐主管·首页为深入了解地方特色文化,探寻乡村振兴发展路径,近日,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——“点‘榄’成金”实践队的师生前往福州市闽清县梅溪镇梅埔村,开展文化调研活动。实践队通过参观当地橄榄主题文化墙、访谈村干部、与村民交流等形式,深入了解橄榄文化的历史底蕴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,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青年视角与建议。
梅埔村,素有“中国橄榄第一村”的美誉,其橄榄产业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,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。橄榄,又称“青果、谏果”,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。村内长达数十米的橄榄主题文化墙,全面展现了橄榄文化的深厚底蕴。文化墙一侧详细介绍了橄榄的多样品种、独特特征及千年历史,不仅作为古人喜爱的美食,更承载着诸多美好寓意。另一侧则展示了鲜橄榄的售前工序,包括采摘、清洗、晾干、挑选和包装,体现了产业的精细化操作和村民对品质的严格把控。正是这份执着,使梅埔村橄榄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口碑,推动了产业的蓬勃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。
梅埔村的橄榄种植虽源远流长,却曾因技术滞后、销售渠道狭窄而陷入发展瓶颈。近年来,在党和政府的鼎力支持下,梅埔村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、拓宽销售网络等举措,成功推动橄榄产业从传统种植向三产融合的转型升级。2024年,当地优质橄榄品种市场价格攀升至30-50元/斤,市场需求持续高涨。据梅埔村黄荣书记介绍,政府通过举办橄榄文化节、开展橄榄等级评选等活动,不仅显著提升了产业知名度,更激发了农户对品质的深刻认知与重视,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在调研过程中,实践队深刻认识到科技在橄榄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。梅埔村通过与高校紧密合作,在白河江设立了闽清橄榄科技小院,为农户提供系统的技术培训与指导。特别是在橄榄病虫害防治领域,科技小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,显著提升了橄榄的产量与品质。科技的应用不仅优化了生产效率,还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,为农户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。通过科技赋能,梅埔村的橄榄产业实现了从粗放型种植向精细化管理的跨越式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,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范例。
橄榄产业的发展,不仅让梅埔村的经济焕然一新,更悄然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轨迹。实践队在与村民的深入交谈中,真切感受到了橄榄产业带给他们的点滴变化。一位村民感慨道:“以前我们靠天吃饭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收入时好时坏。现在有了橄榄产业,收入稳定了,生活也有了奔头。”这份改变,不仅仅是钱包鼓了起来,更让村民们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信心。通过橄榄产业,村民们不仅腰包鼓了,还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。更让人欣慰的是,许多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,投身橄榄种植和加工,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勃勃生机。这份对家乡的热爱与坚守,让梅埔村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。
此次“点‘榄’成金”实践队的闽清之行,既是一次对橄榄文化的深度探寻,更是一次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实践队队员谢洪春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,为梅埔村橄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,同时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,更是文化、生态、社会的全面振兴,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。”在党的坚强领导下,依托政策支持、科技赋能和群众参与,闽清橄榄这颗“金果子”必将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,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。